“從事多年技巧轉移轉化工作后,如今我們有了自己的機器人公司。 ”近日,江蘇中科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中科機器人)總經理徐楓在吸收《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 他之前就職于中國科學院常州產業化中心(以下簡稱常州中心),既懂得中科院在常州的研究所,又熟悉處所企業和市場需求。 江蘇中科機器人附屬于常州中心 常州中心成立之初旨在施展中科院和常州市的雙方優勢,重點繚繞先進制作業,開展技巧轉移和技巧研發,與企業緊密合作。 徐楓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公司的成立真正實現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也是常州中心在摸索技巧轉移轉化的新突破。 ”變換角色目前,常州中心已經引入20多家研究院所,按照“經科教聯動、產學研聯合、校所企共贏”的思路,正在努力摸索產學研合作的常州模式,盼望為處所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2006年常州中心成立,徐楓是中心的老員工之一 他告訴記者:“當年,我們一是為中科院入駐常州科教城的科研院所供給服務;二是為企業和研究院所牽線搭橋,組織科技對接。 ”成立以來,常州中心每年都會舉辦先進制作技巧成果展現洽談會,累計邀請國內外專家3700多人,參會企業數超過8000家,展現成果15000余項,發布各類技巧需求2700多項,共達成簽約項目約500項。 “雖然常州中心參與了大批技巧轉移轉化工作,還曾以技巧入股情勢孵化了多家企業,但這樣的產業化情勢卻不盡如人意,其中有幾家公司的經營事跡并不理想。 ”他表現 企業以贏利為目標,而研究院所的一些技巧并不能直接滿足企業的需求,往往造成技巧對接并不順利。 早在幾,常州中心開端嘗試轉變產業化思路,醞釀自己主導創辦公司,這一假想得到了當地政府的積極支撐。 經歷一年多前期籌備,2012年元月,江蘇中科機器人成立,公司以常州中心所屬先進制作技巧研究所、數控技巧研究所、光電技巧研究所和化學研究所等中科院在常州的科研單位為技巧依托,并承接研究所高科技項目標產業化工作。 江蘇中科機器人是常州中心在產業化道路上的新突破,徐楓從中心來到企業,都沒有時間去細細領會角色的轉變,迎接他的便是一樁連一樁的新工作。 以人為本雖然江蘇中科機器人以常州中心研究院所的技巧為支撐,但公司是法人,和研究院所的劃分界定也相對明確。 據介紹,目前公司有的制作廠房1棟,占地面積5000余平方米,配備各類先進制作設備、檢測設備以及制定了完善的制作工藝流程,同時具有從事多年機械制作、精密加工、裝配、調試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巧人員50余人。 公司的員工大部分是招聘進來的,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目前他們擁有一批以博士、碩士為骨干的優良研發團隊以及專業的研發能力和程度,各類創造專利數量達55項。 “有些技巧人員離開研究所參加我們的團隊,我們自己也造就了一批優良的員工。 ”徐楓說,高程度的研發和服務團隊為公司產品的技巧引領、技巧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針對客戶的需求,公司派出經驗豐富的專業技巧工程師達到現場與客戶就工藝請求、配置、場地、空間、投入成本等制定詳細的可行性技巧方案。 “我們的設計工程師會一直跟蹤方案進展和過程中的完善,直至按期交貨到客戶現場,確保客戶在應用中得到及時的技巧支撐,保障設備的穩固運行。 ”徐楓說 他還流露,隨著企業發展壯大,公司打算給自己的員工派發股份,讓他們享受到主人公的地位。 鎖定目標成立才兩年的時間,江蘇中科機器人不僅實現了盈利,還迎來了眾多投資券商的關注,上市打算已經被提上日程。 “我們面前有老大哥新松機器人,上市成為我們的目標 ”徐楓談到,“一個公司的好壞不是看技巧高低,要害取決于市場是否定可。 ”雖然研究院所有很好的技巧,但離市場比較遠,通過對接轉化的成功率并不高。 “研究院所無法為企業量身定制,但我們可以 ”他們并非為客戶供給統一規格的產品,而是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從配料、包裝到碼垛供給全套生產線。 “今年我們的打算是實現4000萬元銷售額、500萬元盈利,第一個季度已經簽訂完成1400萬元合同。 ”雖然相比去年1300萬元的銷售額,這個任務有點重,但徐楓還是充滿自負,因為公司的下一個目標是上市。 目前,江蘇中科機器人在常州中心的技巧支撐下,已承接多個大項目,產品和服務廣泛利用于糧油、食品、飲料、醫藥、化工、肥料、水泥、玻璃、摩擦材料、耐火材料、鋼鐵、建材、環保等眾多行業,公司的客戶來自新疆、青海、廣東等多個省份。 “2015年,我們可能會選擇新三板上市 ”徐楓表現,未來的路還很長,盼望能給常州中心后續的產業化工作開辟一片新的天地。 (原載于《中國科學報》2014-03-31第6版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