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3萬元誠意金抵扣10萬元購房款”、“先交5萬元總房價打95折”……在琳瑯滿目標房產電商網站上,常常能看到這些誘人的宣傳語。 然而,這樣的“震動特惠”畢竟能給購房者帶來多大的實惠?近日,記者懂得到,杭州趙小姐就曾遭遇找開發商退買房款,卻被電商拖延退款的事。 對房產電商平臺的見解,業內專業家向《每日經濟消息》記者表現,房產電商的高度競爭,確實起到了讓信息更透明的效果,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手握定價權的開發商早在沒有電商的時代已經玩慣了“價格游戲”,如今房產電商的涌現只是讓“價格游戲”多了一種玩法而已。 對于購房者來說,一些無足輕重。">無關痛癢的讓利并不足以影響購房決策。 退款遭遇電商拖延杭州的趙小姐近期通過某電商平臺繳納了3萬元誠意金,打算購入杭州錢江新城附近的一套新房。 在交易過程中,她創造合約存在問題,與開發商協商之后,雙方批準解約。 然而,開發商雖然承認合約存在瑕疵,批準全額退還首付款,通過電商平臺收走的3萬元卻有了爭議。 趙小姐多方奔走,甚至采用法律手段,這家著名的電商卻一直拖到一個半月之后才最終退款。 趙小姐表現,她在繳納誠意金的時候,將電商和開發商視為一體,沒想到出了問題,與電商之間還起了爭議。 “很多生意都是走在規矩前面的 ”世邦魏理仕環球研究部資深董事謝晨告訴《每日經濟消息》記者,在房地產行業,長期以來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賣房者利用購房者的信息不對稱,玩弄各種“貓膩”,如今隨著電商平臺爆發式增長,再加上社交平臺的興起,信息逐漸透明化,購房者“霧里看花”的情況逐漸得到轉變。 謝晨認為,電商并不是一種新的生意模式,無非是更多的客戶,更多的供給商,成交金額更大而已。 房地產電商與其他產品電商的不同在于,產品總價非常高,不可能涌現大幅折扣。 因而,房地產電商不會帶來新增的需求,僅是一個推廣、營銷的平臺。 不合適銷售高端樓盤今年下半年,萬科在蘇州的一個樓盤展開了“眾籌買房”運動,拿出一套房源,以眾籌的方法拍賣,只要繳納最低1000元就可以參加運動。 如果競拍不成功,可以拿回本金和較高的利率回報 業內對此分析稱,這一運動只涉及一套住房,對銷售意義不大,但“眾籌買房”、“高年化收益率”等要害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營銷之意明顯。 在開發商眼里,房產電商更多的是一種營銷工具,贊助樓盤擴大影響力。 因而開發商最盼望的是電商平臺多做運動,鬧出更大的動靜,而不是給購房者讓利。 實際上,許多購房者創造,從電商平臺拿到的折扣,在售樓處也可以通過其他方法爭取到,有時甚至比電商的價格更優惠。 此外,電商涉及房源以剛需盤為主,高端樓盤對電商仍持張望態度。 一家港資房企的銷售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消息》記者,他們開發的產品定位在中高端收入群體,他們與電商平臺有過一些接觸,但最終認為并不合適與電商開展銷售合作。 “我們面對的高端客群都是有房子的人,他們很多都有不止一次的購房經歷,也就不會僅僅因為電商平臺的優惠就決定買房。 另外,我們的目標客戶對想買的房子研究得很細,而電商平臺供給的信息過于簡略,滿足不了其對房屋信息的需求。 ”該銷售經理說,對于找上門來尋求合作的電商平臺,他們也不會拒絕,仍將其視為一種媒體渠道,也會將樓盤信息、廣告在平臺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