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肖翊攝《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侯雋孫冰|北京報道“之所以有黑暗,是因為沒有光的存在;而之所以有笨拙,是因為沒有我的存在。 ”這是著名電影《社交網絡》里,霸氣桀驁的哈佛校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Summers)。 “我有兩個哥哥,一個是醫生,一個是律師,所以我就涉足了經濟領域,有人和我媽媽說,你們家真是完善之家,有醫生,有律師,還有經濟學者,全齊了!”這是面對中國媒體,笑容可掬的勞倫斯·薩默斯。 前者如他的綽號“經濟政策沙皇”,后者則是學者本質風趣風趣。 12月16日,在網易舉辦的經濟學家年會上,《中國經濟周刊》看到了一個多面的勞倫斯·薩默斯。 天生大贏家,50年來唯一卸任時國家預算有盈余的美國財長“他是我們招待過最強硬的美國人之一,一上來沒有任何寒暄,直接問你們的現金流怎么樣?!”央行的一位工作人員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現。 能如此傲嬌的原因是薩默斯頭上頂著一系列光環:叔叔是保爾·薩繆爾森(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譽為經濟學界最后一個通才),舅舅是肯尼斯·阿羅(諾貝爾經濟學獎最年輕得主紀錄保持者),本人曾因為研究宏觀經濟的成績而獲得約翰·貝茨·克拉克獎(美國經濟學會主辦的、只頒發給40歲以下經濟學家的獎項;其得獎者相當一部分都會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除了學術建樹,自1982年就職于里根政府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以后,薩默斯每段職業生活都令人刮目相看:1991年擔負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1993年進入美國財政部,從主管國際事務的財長助理到副部長,直至1999年接替魯賓任財長;2001年到2006年任哈佛大學校長;2009—2011年他執掌國家經濟委員會(NEC),成為奧巴馬經濟政策的總設計師。 在薩默斯擔負財政部長期間,美國經濟經歷了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持續增長,讓他成為過去50年中,唯一一位在卸任時國家預算仍然保持盈余的財政部長。 因此,基辛格曾這樣提議:“白宮應當給薩默斯設一個永久職位。 ”在奧巴馬政府任職期間,薩默斯是經濟決策制定的核心 尤其是面臨最緊急的經濟討論時,他仍然是人們最先想到的求助對象,被美國媒體譽為“救火將軍”。 著名大炮,被戲稱為“損壞性大過建設性”“在總統辦公室的經濟會議上,他就像沙皇一樣,很難抗拒尋釁或者修正別人的觀點,有時甚至連奧巴馬總統也不會放過。 ”這是白宮工作人員對薩默斯的評價 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則對薩默斯有兩個稱呼,一個是“教授”,另一個則是“螺旋推動器”。 顧名思義,前者是說學識,后者形象闡明了他的性格 薩默斯其實有點口吃,在答復記者提問時語速比較緩慢,而且字斟句酌,但是其邏輯異常周密,并且氣勢壯大,不像一般官員一樣模棱兩可而是直接拋出答案。 例如他曾經在一篇嚴正的學術論文中,用“就是有白癡投資者”開題;他還經常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理由是“我創造你已經講了兩個毛病”。 在面對中國記者的招待會上,他會直言說:“每個人輪流一個問題,你問了三個,我就答復第一個!”美國經濟學界揶揄薩默斯是一名損壞性大過建設性的學者,并且用“豬”來打趣他,表現但凡他走過的處所,就確定被“拱”得亂七八糟。 以至于1999年薩默斯上任財長職務前,魯賓教導薩默斯說“要謹慎”,格林斯潘則提示他“要神秘”。 這些先輩的諄諄教導對桀驁不馴的薩默斯并沒有用,但是自滿與強勢并不是沒有代價。 薩默斯就任克林頓政府的財長期間曾通過金融方案,破除了《格拉斯法案》中將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離開經營的法律規定,這讓很多激進左翼人士激烈批評正是薩默斯導致了這次金融危機,把薩默斯與另一位美國前財長蓋特納并稱為華爾街的兩大“托兒”,說他注資銀行掩護了金融家的利益,而不顧大眾的利益。 最慘痛的教訓是他在2005年發表了認為女性在科學研究領域不占優勢的言論,最終導致他丟掉哈佛大學校長職務。 在世界銀行擔負首席經濟學家期間,他又表現將美國的有毒垃圾運到最不發達的國家,對雙方經濟都有利,曾任美國副總統的戈爾對此嗤之以鼻。 以至于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愛好在電話里這樣打趣:“早上好,教授,最近你又得罪誰了?”薩默斯點評中國經濟關于中國在過去30多年中,中國到底產生了什么?每年9%的增長,每8年生活程度翻一番,這意味著什么?35年,你們的生活程度就增長了16倍。 這樣的經濟發展在人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卻在我們的時代產生了。 這樣的進展必定會在史書上有所記載,300年后的歷史書必定會提及。 關于中國經濟中國的增長非常快,也有可能經歷一些起起伏伏,這種趨勢會是一直存在的。 中國需要在資本調配上更好運用市場的作用,在發展PPP模式(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同時,還要考慮經濟是否有足夠的自由度、有足夠的彈性。 “我很欽佩中國的經濟”2011年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薩默斯正式離開了奧巴馬的經濟政策班子,但他并不寂寞。 過去三年中,他的影響猶存 薩默斯在權威科學《柳葉刀》名下,成立了一個投資健康委員會,項目名稱為全球健康2035,依然是號召政府、機構和富人為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健康項目供給資金。 他還多次撰文對經濟形勢進行點評 最著名的話題是他與同為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的蘭特普里切特(LantPritchett)提出所謂的“亞洲幸福感”(Asiaphoria)這個新詞匯。 薩默斯認為,印度和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令人震驚,但是較富饒的發展中國家在過去約一個世紀的增長模式表明,經濟超高速增長所持續的時間往往較短,而且最終往往回落至全球的平均增速程度。 由于中國和印度經濟超高速增長的時間跨度已經很長(盡管最近印度經濟有所放緩),這兩個國家將面臨經濟嚴重滑坡的危險。 薩默斯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現,“歐洲和日本經濟將會疲軟,美國經濟在2009年經濟危機后開端反彈,未來增長率可能會到3%。 而在金磚國家中,巴西經濟處于停止,俄羅斯基礎上處于經濟倒退,中國處于轉型期。 ”“中國的增長非常快,也有可能經歷一些起起伏伏,這種趨勢會是一直存在的。 但我并不認為這是廣義上的中等收入陷阱,我很欽佩中國持續的經濟,更多依附服務業而不是制作業,所以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薩默斯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現,“我信任現在中國所進行的經濟可以帶來宏大的潛力和活力,中國能持續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 ”標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