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行業高低游】中國制作2025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起,之后就是全社會的熱門話題。 中國制作2025是發動全社會力量、力爭到2025年中國制作進入強國行列的舉動綱領。 那么 為什么在這個當口提出這個發展策咯呢 為什么要制定中國制作2025中國制作2025是我國制作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舉動綱領。 中國工業化已告別重化工時代,進入后期 制作業發展進入中低速增長新常態,面臨兩大尋釁:一是資源環境的束縛強化,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不斷上升,投資出口增速減緩。 二是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實行再工業化,重塑制作業優勢,強化高端優勢;發展中國家以低成本優勢,承接產業轉移,搶占中低端制作。 與此同時,中國制作也面臨兩大機會:一是新一代信息技巧與制作業的深度融合,正在引發新一輪技巧和產業變更,處在一個歷史交匯處,如果我們抓住這個機會,就可以與發達國家差不多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再經過努力實現超出。 二是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制作業大國 中國制作已經形成門類齊全、完整的制作系統,已具備建設制作強國的基礎條件。 通過中國制作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可以完成制作大國向制作強國的跨越。 中國制作2025三步走目標中國目前還處于工業2.0補課、3.0推動、4.0摸索的階段,目前連數字化都沒有完成,距離工業4.0還有非常大的差距。 而德國,目前也只是基礎完成數字化,距離智能化的工業4.0也很遙遠。 德國的中小企業對工業4.0這個名詞也很陌生,只是一些大企業心中有一個制作業藍圖,就稱之為工業4.0,而且每個企業心中的4.0都不一樣。 國際制作業巨頭西門子稱他們距離4.0還有15年左右的時間。 目前我國存在四大問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巧和要害元器件受制于人;產品德量問題突出,缺乏國際著名品牌;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生產方法粗放;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大多數產業尚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 比如廣州超級盤算機,要用到大批芯片,美國不給中國出口,而目前又存在5年差距,倒逼中國自主創新。 數控系統現在也不敢用國際的了,怕泄漏機密 成為制作強國的重要特點研究表明,制作強國一是要有雄厚的產業規模,二是要有優化的產業結構,三是要有良好的質量效益,四是要有持續的發展能力。 工程院構建了由4項一級指標、18項二級指標構成的制作業評價系統,預測到2025年,中國制作業綜合指數約為98.81~103,接近日本、德國實現工業化的程度,邁入制作強國行列。 到2035年,達到世界制作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