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是指在互聯網上以電子交易方法進行交易運動和相干服務運動,是傳統商業運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絡化。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一個企業如果不懂電商,就沒有未來。 當前,種業正迎來前所未有之大變局,種子企業營銷引入電子商務是其最具時代特點的內容。 潛力大利益多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種子企業認識到了電商的重要性。 農業部種子局某專家表現,我國農業信息化的表現情勢以企業網站和綜合農業信息平臺居多,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并不多。 作為農業生產前端的種子企業,目前還處于信息發布的初級階段,真正實踐電子商務的少之又少。 電子商務最大的利益就是實現了產銷對接 在傳統的營銷模式中,種業最大的利潤往往流失在流通環節。 以公司生產的一袋玉米種子(3斤裝)為例,成本價在15元左右,生產企業到一級經銷商手中是27元,到田頭賣給農民的零售價就高達55元,中間的20多元是被經銷商拿走了。 某種業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一級一級的經銷商加價占到了零售的一半。 電子商務則轉變了這些,讓農民能夠享受到出廠價的優惠,并且能得到來自生產企業更直接的技巧服務。 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生產商的品牌形象宣傳更直接,對于進步市場占領率更有力度;電子商務供給的是一個公開透明的平臺,可以實現產品的可追溯,不僅能有效避免侵權,還可以增進公平競爭,有利于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變則通通則久相比于跨國種企,我們種企的落后不僅僅是落后在品種上,更是落后在營銷模式上。 在各種情勢的網購直銷已廣為人們吸收的今天,信息技巧的普及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種業的傳統營銷模式。 從企業自身的發展來看,持續多年的庫存積存,導致了種企之間的低價市場傾銷,沖擊著多年建構起的生產商大經銷商小經銷商零售商的傳統營銷網絡;從客戶的角度來看,隨著近幾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不斷發展壯大,對農業投入品的市場選擇有了更多話語權,倒逼生產商壓縮各環節的成本讓利,生產商對電子商務的需求更加急切;從信息技巧的發展來看,快遞網絡基礎籠罩農村,網購直銷業務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基礎解決,近年來,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加速了農村網絡入戶,農民購置種子的品牌意識的加強,對于曾經種植過的品牌品種,直接在線同廠家交易農民可降低購置風險的,會增進網上訂購種子的農戶數量不斷增多。 目前我國的市場大環境非常有利于種子網上直銷模式的發展,種子行業的電子商務發展的良好條件已基礎具備。 隨著種子產業的進步和種子市場的整合規范,種子行業發展電子商務將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變則通,通則久 更多的種企在制度、管理、技巧、銷售、服務、信息化上開端謀篇布局。 很多農業企業,已經開端著手擁抱互聯網,且逐步出身對應的信用支付系統,實現四網四通;云天化的云農場;秋樂的網絡直銷部等都已初具雛形。 可以預感,將來各大種企淘寶開店賣種子或建立自己的網絡直銷店,也應當不遠了。 有瓶頸能突破網上直銷正在逐步為農民所認識并吸收,現代農民正逐步適應著網上購物的方便。 有專家預測,2-3年內,電商將成為種子企業營銷的重要渠道。 但目前仍有需要解決的一些瓶頸問題 一個是生產企業固有的營銷網絡不愿意打破,對傳統的營銷模式存在著很大的依附性,多年構建的營銷渠道在短時間內難以割舍;另一個是企業對新事物的涌現存在顧慮,怕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對此,專家建議,有基礎的企業可以有差別性的進行試點,比如在不動搖傳統經銷模式的前提下,嘗試與種糧大戶、合作社的電商交易。 在電商交易中,讓農民享受到被服務和物超所值的感到比什么都重要。 什么叫體驗?一瓶礦泉水要賣出去,僅僅讓客戶喝水,不叫體驗;讓客戶喝出山泉味兒來,甚至能知道這瓶水是如何從水源地達到他們的舌尖上,這才是真的體驗。 這樣形象的比喻,道出了服務的重要性 電子商務融入種企營銷更需要的是一種行業氣氛,不是一兩家公司所能做的。 由多家種子企業共同搭建的電子商務聯盟平臺才是摸索種業電子商務發展之路。 電商的普及,沖擊最大的就是20萬左右的經銷商群體 這個群體必須向更有市場潛力的種子產品物流和專業技巧服務轉型,轉得早,就有先機。 中國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盡“掃”天下農商情。 |